五一假期,教你如何缓解考前焦虑症?
2013-04-27 14:12 作者:网络综合
据学院记者了解,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高考前最重要的40天左右的时间,是很多高考生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家长究竟该怎么做?考生又该如何给自己减压?如何利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做好调整?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高中的心理咨询老师,根据他们遇到的咨询情况来给出一些专业的建议,帮助考生和家长度过这段考前最重要的一个月,让考生都能以积极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一个月后高考。
问题1:疲惫 合理作息 缓解身心疲惫
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心理老师韩闯告诉记者,目前在考生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有些考生经过了大半年的高三复习后,感觉身心疲惫,似乎有些坚持不下去了,越临近考试,有些学生的这种表现就越明显。
韩闯说,面对这类型的学生,他主要是给予一定鼓励,告诉他们,高考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较量,很多时候还是意志品质的较量,要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可能抗压能力方面有不足,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对他们的意志品质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长远来说对他们以后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也是一个提升。
韩闯还说,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对身心疲惫的考生而言算是一个调整状态的好机会,他建议这些考生可在家中适当休息,补充睡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勿安排得太满,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但同时也不能完全休息,还是要平衡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利用考前的最后一个小长假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克服浮躁的情绪,养精蓄锐进入冲刺阶段。
问题2:焦虑 淡化目标 克服焦虑情绪
据了解,在考生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焦虑情绪的蔓延,有些考生甚至会因紧张而失眠。据广州市纪念中学高三心理老师李素卿介绍,向她进行咨询的很多学生也都面临很焦虑的情况,“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担心自己复习得不够好引发焦虑。二是怕一不小心就考不上心仪大学,心理负担重。第三种也是最普遍的,就是担心发挥失常。”
如何缓解这些焦虑情绪呢?心理咨询老师都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建议学生淡化目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立目标,同时也不应该把目标看得太重,要尽力淡化目标。正确分析自己,找准定位。保持一个平常心。
家长不要盲目鼓励,要保持适当关怀
家长应如何陪孩子度过考前冲刺期呢?韩闯给出的建议是,家长可以关心孩子,但没必要刻意关怀。而且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做一些孩子能接受事情,尽量少说多做,但是也不要太极端。“有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在家的时候家长把家中的电视电脑全关了,甚至连说话都要小声说,这些看似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实际上反而给孩子制造了极大的压力,孩子会觉得如果考得不好就会辜负了父母做的这些事。其实家长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像平时一样就好,如果太特殊化会让孩子觉得很不自在。”韩闯说。
李素卿建议家长可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从而极大的增强孩子的信心。家长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过多的鼓励会给孩子制造无形的压力。五一期间也不要让孩子整天窝在家里学习,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适当放松一下。可以去参加一下家庭聚会,但是聚会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准备高考一事作为谈论的焦点,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亲情,帮助孩子减压。同时在小长假期间也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要让孩子完全放假,要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好学习与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