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厨师的你想挑战食神吗?先掌握这5招吧!
2017-03-08 11:04 作者:长沙新东方烹饪学校
《决战食神》的评论呈两极分化,有人吐槽中西餐没有可比性,社会基础大不同,有人觉着写实手法拍摄的菜肴很养眼,既有情怀又有匠心。但那句“厨师是这个世界上最艰苦、最孤独的职业”让多少人对这一行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没有天赋”到“挑战食神”,这个距离有多远?也许通过以下5招的磨炼,你的厨艺之路会走得更坚定,你将迈向更高阶。
第1招:梦想,唯有用心才能实现
第2招:食材,不可被辜负
第3招:温度,美味的秘钥
第4招:创新,最持久的生命力
第5招:品牌,打造真正的“自我”
无惧困难 坚持梦想
影片中高天赐从小就被“食神”父亲认定没有做厨师的天赋,但“连葱都切不好”的他从未放弃梦想,面对困境与心结反而越挫越勇。还记得老电影《食神》里有句台词:一字记之曰,心。长大后成为餐厅主厨的他,依然牢记父亲的那句话:“制作美食,除了用舌头,还需要用眼睛、用鼻子、用心。”从固执的捍卫传统中餐到尝试了解西餐,他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凭一碗返璞归真亦潜藏功力的葱油面赢得了“食神”的赞许。
厨艺的最高境界是从舌尖到心间,让人尝到幸福的味道。这就是融入了情愫的味道,“遇见知己,味蕾会先告诉你”,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做菜,对方一定尝得出来。
厨师认真烹饪的模样,让很多人感叹:做菜真的好帅!专注的眼神、灵活的双手,出神入化的技艺,一气呵成的架势,每一帧画面都赏心悦目。但鲜有人知这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默默付出,用超越常人的辛劳才能造就出胸有成竹的大厨风范。
不断研磨厨艺人生 执著食材 获取信任
荧幕上不论中餐还是西餐,道道菜肴都做的精工细致,而对食材的执著和理解,是做好菜品的第一步。从两位主厨互不相让一条龙胆石斑,足见其重要性。卖主的那句“做不好就浪费啦,这鱼也不是天天有的。”反映出烹饪技艺的对决,首先是优质食材的较量。
手艺是本,食材是魂。想让供货商给你留好最优质的食材,就请拿出好手艺取得信赖感,这并不只是钱多就能办到的。
3D视效将各种原料衬托的美轮美奂,精良的食材带着鲜活力量,满腔热情的似要扑到你怀里。“食材,不可辜负。”除了珍贵的日本A5和牛、龙胆石斑,值得关注的还有血橙、九层塔、茴香菜,一个是水果入菜,一个是蔬菜也是调味料,新鲜健康,营养均衡,有创新也有品味。
食物的温度 美味的程度
菜肴、餐具的冷热温度会影响人们品尝时的感受,尤其中餐厨师更是重视对“热度”的把握。影片中的第一道菜:三杯鸡,就在滋滋作响的人间烟火气中弥漫出诱人香味。高天赐主厨认为食物的温度,入口的热度,不再冷冰冰的,这就是中餐的优势。他用铁板制作了一道热气腾腾的葱爆牛肉,让对手信服。
厨师平时最常强调的“镬气”,就是将食物的精华滋味,用火力催生至极致喷香的程度。对火候的掌控就是让菜肴美味的关键秘钥。
捍卫传统是一种保守?创意求变是新生力量!
电影一开始涉及的中餐多为传统菜式:鱼皮粥、八宝牛腱、酱爆田螺等,而西餐则以新颖的科技感闪亮登场,分子料理、创意菜、融合菜轮番出现。看似煎蛋的头盘,竟是由芒果、百香果、洋酒和冻椰汁制成。盆栽植物似的生长沙拉,浇水后时蔬和菌类会迅速拔地而起。
影片对中餐精湛的技法多有赞赏,但也借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安保罗之口道出了“中餐保守,不思进取”之意。他觉得中餐虽然历史悠久,却观念陈旧,没有突破。而西餐与时俱进,不断把新的技术融入到饮食中,西餐保持了不断进取的创造力。的确,这个观点颇为犀利,却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中国烹饪技法底蕴深厚,技术基因非常优秀。只要中餐兼收并蓄,不断结合科技创新与经典传承,就会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饮食代表。
通过电影海报,不难发现以西餐刀挑面的视觉,充满了“针锋相对”的意味,暗示着影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激烈冲突,却又互相融合。
东方肴馔讲究刀工与火候,西方料理注重食材与科技。两位男主人公合作了一道创新麻婆豆腐,采用中西合璧的手法击败其他各国选手。菜品创意十足,又不失传统韵味。
打造个人品牌 成就“唯一”的我
西餐主厨安保罗说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淮扬菜大师周晓燕、潮汕菜大师张新民、澳门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谭国锋等本色出镜,客串评委,这也是厨师树立自身形象的一个方面。通过美食大赛的竞技,我们知道厨艺擂台无疑是一个打造自身品牌的好平台。尊重食物、尊重自己的行业、包括自身的仪态,食物上碟的摆盘,这些在比赛中都要当成一件神圣的事情来做。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导演,电影不同,有料就要放出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将其放大,即使不做第一,也要只做唯一,这就是你的个人品牌。
- 上一篇:《吧唧吧唧小厨神》第十一期 春季开学趣事都在这
下一篇:女厨师,也是一份美差事